查看原文
其他

20多年前的中师生,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?

老师您是二十年前的中专生吗?不要小看是中师毕业,你知道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吗?



现在很少人知道什么是中师?


中师是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,上世纪80年代初,因为文革对教育的荒废,全国各地需要大量的师资充实中小学校,国家决定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进入师范就读,3-4年学制,毕业后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,这些人被称为中师生。


他们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4-15岁,17-18岁毕业就被分配到各地中小学任教,只有极少部分会进入高一级大专继续深造。


最早的一批中师生已经50多岁了,最后一批也40多了,这一生似乎有很多选择的机会,却又无从选择,他们最好成绩去了中师,最好的年华给了学校。


数十年风云变幻,我们似乎不能说他们被埋没,因为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,但他们确实被埋没了,理想荒废身不由己。 



中专最牛X的时候,应该是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两年。


那个时候,大学的录取率是极其低的!主要是教育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。而中专则成为广大农村孩子的首选。


考上中师和中专便是一步登天,上城市户口、解决口粮、分配工作、干部编制。直接一步到位,从此人生开挂!


但是,那时候中师和中专真心不好考。全县上万考生,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!可见那时候的中专生有多强悍!


如果拿现在的学历参考,本科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。他们如果放在现在,基本都可以上985、211高校


我们班主任曾经说过,当时初中毕业报考中专要进行预考筛选,名列前茅的才有资格考中专,各个学校成绩排前20名的基本都去读中专了,而中师因为是师范类,又有更严格的要求。


可以说,能进入中师的,几乎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,考入师范后,为了适应小学教育,要求全面发展,对音体美都进行强化训练。


26年前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学子,是尖子中的尖子,学霸中的学霸。在当年,只有考不上中专的人才会选择去读高中,中专文凭完全可以处于所有学历鄙视链的顶端。


所以,现在的大学生,无论你现在是211大学毕业的高材生,还是985毕业的学霸,都没资格瞧不起26年前考上中专的父辈,以他们的智商,想考到你现在的学校,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因为,在当时,考上中师或中专都是有名额限制的,这就好比清华北大在某个地区招生限定录取名额是一样的道理。


与此同时,考上中师和中专的分数线比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还要高一些。


所以,在当年考入中师和中专的学霸,不仅仅其亲人心花怒放,就连整个村子的人脸上都有光。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们村的一位牛人考上了中师,那位牛人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,村支书当场拍板:


当天晚上,村子里必须放映一场电影表示热烈的庆贺。而现在的哪家孩子考入985或者211,有如此隆重的气氛吗?



那些孩子,如果留下来读高中,完全可能考入更好的大学,分配到更好的工作,他们的人生大部分都会改写。


他们优秀到什么程度?以后几十年各行各业做得好的普遍都是师范生,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,相当一部分都是教师改行的,成为各行业的精英。


那一时期很多政府机关选拔人才,都是直接从学校老师里挑选,以至于很多地方教育系统明文规定不允许老师跳槽,不允许在教师中挖人,即便如此,也有很多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后大器有成的。



记得一次班会课,我的班主任和我们说过她的求学经历:她是八九年初中毕业,家里条件不好,父亲说,你报中师吧,解决了户口,上学每个月国家还有补贴!


那个时候上中专的时候是免学费的,而且学校还给粮票,女孩一般都是吃不完的,也就是说上学包吃包住,毕业还包分配。


可以说,现在一些大专是比不了的,可以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师范生了(免费师范生)。


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年是全县第四名上的中专,当年县重点高中在全县招生400人(现在招生900人),班主任读中专的那年,只有全县前40名才可以去读师范,而且只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。

如果没有考到县前40名,你读中专是没有资格的。


我们来判断一下,二十年前的中专生只录取全县40名,二十年后的今天,县城重点高中录取900人,每年全县一本录取将近600人,其中985和211人数已经超过400人,就算学生比二十年前增多了不少,可是怎么也增长不了十倍。


所以说,以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都是优等生中的优等生,我们班主任当年所以上了中师,因为二十年前家长的观念就是学生早点工作,早点就业,读中专18岁就可以工作了,而且是可以吃商品粮,当公家人。考上了中专,可以迎来很多人的羡慕的目光。


我们的班主任89年初中毕业全校第四名考取中师,数学总分120分得118分,英语总分100分得99分,物理总分100分得99分,化学总分100分得96分,加上不争气的语文和政治,总分640分得600分。


回想一下我的母校,有好多二十年前的中专生,现在仍在普通小学教书。如果再给这些老师一次机会的话,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也要考大学。


那些年国家培养的大部分中师生就这样默默扎根在了教育第一线,拿很低的工资,做着毫不起眼的工作,而他们,本来都是各个中学的尖子生。


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(国家当时鼓励初中毕业考中专,除了中师,还有大量的中专也从初中毕业生招生),义无反顾填写了中师的志愿,又因为免学费、包分配、国家补助伙食费,成为很多农村的孩子跳出农门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

那个百废待兴、城乡差别很大的年代,早工作早谋生是一个普遍的愿望。



中师和中专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了呢?

中师和中专的价值,有一道分水岭——在26年前,也就是1992年之前,初中毕业生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,不比现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学的难度低。


而在1992年之后,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就急转而下,甚至呈现出“自由落体式”的“大翻转”,中师和中专的价值一下子出现严重“贬值”的状况。


现在是2020年,二十年前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,2000年左右的中师和中专生大概是最后一批包分配的学生。


也就是说二十年前的中师生都是包分配的。可以直接被分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。


时过境迁,到了2000年以后中专开始不包分配,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变多了,招生的条件放宽了,慢慢中专生从逐渐是优等生变成了中等生。


到了2005年左右,一些大、中专院校实行了3+2模式,录取学生的门槛也越来越低,读中专逐渐不是初中毕业生的首选,高中成了大多数初中生的首选。


到了如今的2020年,本科进一步的扩招,大专院校也扩招,各省的高考录取率达到了一半以上甚至更高。


中专就渐渐的不被人们所追捧。所以,这样来看,二十年前的中专生个顶个的优秀,真的不亚于现在的985和211的大学生。


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一本非重点大学


三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985,211重点大学


1977年至八十年代中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重点大学硕士以上学历。



二十年前的中专学历还是中专学历,和现在的中专学历没有区别,只是内涵不一样。


相对来说,二十年前的高考制度下,升学率不是很高,能升入一本二本的学生是少之又少,考取中专也是不错的选择,因为毕业后就会有不错的工作。


而现在中考时高中和中专比率是5:5(2018年扩招后为6:4),上中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。稍微学习好一点的都去了高中,普通高中录取结束后的学生基本上了中专。


中国教育的发展,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,他们是最大的功臣。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基石,一点也不为过。



然而,对他们自身来说,一辈子从事中小学教育,显然是屈才。他们的素质,以中国当前的标准来衡量,绝不是一个中小学教师的素质。


我不能说,素质高的人不能从事教师岗位,但以目前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之少,以教师岗位收入之低,他们所获得的,和他们的能力素质是完全不相称的。


他们当年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,是因为他们当年所处的较低的位置所迫。而当他们走上乡村小学教师岗位,绝大多数只能选择在这个职业岗位上终老。这里面有政策的因素。


老师说,当时国家规定,中师学生毕业后,必须在教师岗位上服务五年,才能报考大学。多数学生在当了五年教师后再去考大学,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;


有些学生在这五年内已经成了家,也失去了再去考大学的动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安心地当好中小学教师,就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一条路。这是一条清贫却责任重大的路。


学生考试的各种排名、教师岗位的各种考核、各种水平能力测试,几乎让每一个教师天天都喘不过气来,而所获得的收入,却非常羞涩。


他们中的许多人,在谈起往事的时候,常常有失落感,慨叹自己当年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,而付出了自己前途的代价。


当然,他们之中,也有极少数人,通过自身的努力,考上大学,考上研究生,成了大学教授,或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。也有极少数人,在文学与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。



但总体来说,国家只给他们提供了当中小学教师的平台,他们自己想要在教师岗位之外,再给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平台,就非常艰难了,也就只能扎根于教师岗位。


一方面,是他们对个人前途的失落感,一方面,他们在经过师范专业的养成教育和多少教师岗位的浸润,一个个在业务能力上出类拔萃。


在这样的矛盾和焦虑中,他们艰难前行,为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,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,把自己变成一支蜡烛,照亮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内心。


这批人加入到基础教育行列,确实是我们教育乃至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幸。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尚不至于坍塌,关键是还有这批人在那里撑着。


1999年后,全国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,却让中小学师资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,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,愿意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,与这批中师生比,又有明显的差距。


回望20年前的那批中师生,他们都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,却成了垫在金字塔最底层的铺路石,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要向他们之中仍然在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人,致以崇高的敬礼!


来源:本文转自好教师(haosh),转自:教师文苑、文教织金、教育新视界,综合网络。贵在分享,侵删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往期推荐


36岁建筑女工坚持每天看书2小时:父母的好习惯,造就孩子的好未来

上海“学区房”事件刷上热搜,某房子一夜爆跌60万:学区房要凉了?

20岁中国学霸在美自杀:那个优秀的孩子,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

中国人怒了!

4年还清80万外债、拒绝复旦教授求婚,2个上海女保姆留下的社会生存法则

凌晨2点,滴滴司机怒火冲天撞死了他,只因一件小事……

老师开学两周就想辞职!?被班级纪律逼疯的老师,不妨试试“教师教学三十六计”!

幸福的家庭=宠爱妈妈+尊重爸爸+接纳孩子

GAP危机遗忘中国,8万员工光景凄凉:世界抛弃你的时候,连声招呼都不会打

俞敏洪:父母犯这些错,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|代表委员谈家教

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最新图书了解与购买

《尖子生之路之路》共7册

扫码进店购买

《贯通中考》中考复习》

《中考选填(含大题计算)》

《中考数学压轴必刷题》

1.点击书名了解编写说明、详细目录、样章等.
2.关注本公众号,发送“视频”可得相关图书的视频解析汇总.
3.点击“阅读原文,阅读查看动态更新,详细分类(已细分100大小类),支持关键词搜索,如同百度,快速方便!
点击名片」关注,阅读更多好文.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